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周膜、牙槽骨和牙骨质)的慢性感染性疾病,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。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、侵袭性牙周炎、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、坏死性牙周病。
牙周病患者牙龈颜色暗红,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。不仅在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,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,偶也可有自发出血。在炎症早期,轻探龈沟即可出血,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。
正常情况下,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,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。牙周炎患者,由于纤维变性破坏、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而形成“真性牙周袋”。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,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,慢性破坏,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。
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,由于牙槽骨的吸收,使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,牙齿逐渐松动,最终脱落或拔除。在生理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是平衡的,骨牙槽骨高度保持不变。当骨吸收增加、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,即发生骨丧失,使牙槽骨高度降低。
早期的牙周炎牙齿不松动,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包绕牙根的牙槽骨发生慢性吸收,当吸收的程度超过牙根长度的1/2时,牙周组织的支持力量大为减弱,会使牙齿的松动度增大。
患上牙周炎的病人,常会发生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、牙龈肿痛、露牙根、牙垢多、口臭等问题,部分病人还可能伴有糖尿病,如果出现以上情况,应该尽快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,确定病情,那么患上牙周炎要吃什么药呢...【详细】
牙周炎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严重的牙周炎甚至会导致牙齿脱落,这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。那么如何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呢?下面就介绍一下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牙周炎...【详细】